【示范法院创建】天全县人民法院聚焦破解“五大难题”贯彻实施新修改《民事诉讼法》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22-04-12 10:23:40 点击量: 2096
自2022年1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以来, 雅安市天全县法院聚焦破解桎梏民商事审判质效提升的“五大难题”,积极开展贯彻落实和学习宣传工作,全面推动民商事审判工作水平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聚焦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有序推进在线诉讼常态化。深刻认识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重大举措,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选择权,积极有序推广适用在线诉讼模式。集成24小时自助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律师服务平台、在线调解室、互联网法庭等系统平台功能,打通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阅卷、在线调解、远程庭审、庭审记录方式改革、电子归档等环节,实现诉讼服务、审判活动全流程网上办理。2022年至今,共网上立案232件,网上立案率20.86%,在线缴费776次,网上阅卷5次,在线调解376件,互联网开庭362件,探索开展“云端”选择鉴定机构活动2次,切实发挥在线诉讼高效、便捷、低成本解纷的功能作用,基本实现在线诉讼常态化运行,持续推动“互联网+司法”背景下审判方式的转型升级。
二是聚焦破解“权益实现慢”堵点,积极推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主动探索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短、平、快”解纷模式的司法制度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扩大小额诉讼适用范围,加大程序适用力度。建立“人工辅导+智能化辅助”程序识别机制,强化立案前端诉讼辅导和释明告知义务,提升当事人积极性。推行小额诉讼案件“分调裁审执”光速一体化机制,将速裁团队和执行事务中心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以诉前保全促进小额诉讼案件的送达、调解、开庭和执行等事务的快速办理。对调解不成的,直接交由速裁团队在线办理,减少周转环节,保障精细快速解纷。2022年至今,共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288件,适用率54.96%,平均审理天数19.82天,比普通民事案件案均审理天数少7.23天,部分或全部自动履行159件,自动履行率55.20%。
三是聚焦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有效拓展司法确认涵盖范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指示精神,以司法确认制度为主导,催化纠纷解决多渠道多方位多主体衔接联动的链式效应,推动纠纷治理自主化。注重培育非诉调解组织,推动成立金融等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3家。建立“非诉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对类型化案件构建起行业调解、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分层递进的诉调对接框架,实现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线上调解与司法确认。2022年至今,共委派、邀请、委托非诉调解组织办理诉前调解案件266件,办结238件,调解成功113件,申请司法确认81件,受理调解组织自主开展的行业调解司法确认案件20件,裁定确认有效20件,确认率100%。
四是聚焦破解“程序空转”难题,严格依法扩大适用独任制。兼顾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和司法效能提升,严格依法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审理,有力推动审判组织形式与审理程序的灵活精准匹配。建立“正反面清单”,明确独任制的案件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程序转换和监督保障机制,逐步形成“独任制为主,合议制为辅” 的工作格局。积极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对独任法官的咨询、监督作用,完善独任制案件评查机制,保障独任制案件质量。2022年至今,共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审理案件16件,专业法官会议讨论4次,抽查、评查独任制案件3件,均不存在案件质量问题,尚无独任制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五是聚焦破解“送达难”痼疾,正确适用电子送达及公告送达规则。对于民商事案件诉讼程序中长期存在的“找人不易”、“送而不达”的问题,结合民事诉讼法将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纳入电子送达范围的新规定,依托人民法院电子送达平台,全力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全程留痕”的集约高效送达模式。2022年至今,共电子送达完结682件,累计创建送达任务2434人次,送达完结2334人次,送达文书15037份,平均送达时长40分钟,最短送达时长仅3分钟,电子送达成功率92.33 %,其中,电子送达裁判文书273人次,送达完结266人次,送达成功率97.74%。同时,大力推行线上电子公告送达,全面提升公告送达的覆盖面、精准度、规范性。共通过线上公告送达27次,在线缴纳公告费26次,有效提升案件审理效率,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