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天全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 详细

天全县法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取得良好效果

发布时间:2022-07-12 15:29:53 点击量: 1412

随着国家某重点工程和四川省“引大济岷”工程在天全县相继开工建设,各项生产要素在短时间迅速聚合,法院面面纠纷类型和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的挑战。

天全县人民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切入点,以实施“1+4+3”系列司法信息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取得了较好效果:即围绕“数智云审”在线诉讼平台这1个核心枢纽;探索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链条要素式审理、融合化审判法庭、后台保障支撑等4大系统互联网化改造;通过法院全业务在线运行,达到大幅方便当事人诉讼、大幅方便法官办案和强化基层社会治理3个目标。

一、打造“数智云审”在线诉讼平台,统领法院核心业务在线化。

当事人和代理人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后,可以将用户信息与自身微信账号绑定,使用微信账号扫码登录,符合日常操作习惯和使用体验。通过“数智云审”在线诉讼核心平台,天全法院将诉讼辅导、立案登记、在线缴费、查询咨询、文书送达、查档阅卷等功能标准化、规范化。

通过互联网办理各项诉讼事务,从源头上减少当事人诉累,在诉讼服务前端实现数据结构化,为下一步数据整理和要素化打下基础。天全法院“数智云审”在线诉讼平台有效对接人民法院保全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和互联网法庭等实质化司法能力,满足群众诉讼需求的一网完成,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重大转变。2022年1至6月,天全县法院网上立案761件,在线缴费1345次。

二、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系统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在线化。

建设“5G版”石榴籽调解室,将基层人民调解、法院司法调解和互联网庭审等功能整合到具备视频和拾音功能的机顶盒设备,在纠纷高发的乡镇和社区低成本快速部署,满足了调解员培训、纠纷调处、诉前调解和远程参审等多种应用场景。相关数据汇聚形成辖区矛盾纠纷热力图,直观展示基层治理工作情况,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构建起新的诉源治理体系。2022年1至6月,通过第三方调解组织调解案件399件,办结366件,调解成功173件。

天全县作为川藏物流中心,交通事故频发,天全县法院打造以徐新元法官个人命名的调解室,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专司交通事故纠纷的调解,实现了95%的交通事故纠纷诉前化解的良好效果。

同时,通过建设标准化音视频在线调解室,诉前分流案件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由两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2022年1至6月在线调解案件806件。

三、建设简单类案全链条要素式系统,实现简单案件办理在线化。

天全法院根据辖区案件类型的变化,与司法行政机关配合推动专业化商事调解中心建设,先后认证三个具备法人资格的调解组织作为特邀调解机构。在互联网端部署了行业化类案调解平台,调解组织通过类案调解平台标注案件要素信息和预先录入调解方案,实现了类型化案件的在线要素式调解。

对于未调解成功的案件,类型化调解平台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与法院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了一键批量推送立案。法院内网端部署了类案快审系统,接收结构化数据,对非结构化材料进行OCR处理,结合电子卷宗和智能化系统深度应用,对案件事实要素进行提炼和固定,对各要素是否存在争议进行归纳,最终达到裁判文书自动精准生成,实现了行业调解、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和开庭审理的分层次、全链条、要素式、一体化在线运行。

2022年,天全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链条与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试点法院。

四、推动审判法庭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普通案件庭审在线化。

天全县法院结合法院业务实际,对主流厂商的互联网法庭系统进行了全面试用,确定对内根据不同审判团队需求分类建设,对外提供统一使用体验的方案。

改造后的审判法庭能够有效打通审判法庭、羁押场所、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等不同角色远程参审的需求,对民事非必要共同诉讼案件实行批量化审理。

通过审判法庭的融合化改造,结合《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要求,在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意愿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选择全部在线出庭或者部分在线出庭,增加了法官组织庭审的灵活性。通过同步建设虚拟法庭,将审判能力延伸至法官桌面,确保法官在办公室就能实现调解询问、证据交换和执行谈话等业务,大幅缩短办案周期。2022年1至6月,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案件569件。

五、推进后台保障业务系统全面升级,实现辅助事务运行在线化。

部署基于国产北斗卫星的授时系统,通过NPT服务器对法院内网服务器、电脑、监控终端等设备进行精准授时。

建立录音管理系统,对工作电话全面实时录音,在各楼层汇聚点架设专用电话录音服务器,在不改造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静默式录音,电话摘机后自动保存包括拨号音在内的全部通话过程,规范司法行为,保障法官权益。

建立集约送达中心,全面使用电子印章,实现法律文书100%通过集约送达中心流转。2022年1至6月,通过电子送达方式送达1326件,涉及当事人4670人次,送达法律文书27812份,平均时长仅0.85天。

建立统一呼叫中心,在“法小天”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呼叫中心2.0版,接入语音专线实现多路并发能力,通过ASR识别当事人来电需求,实时关联案件数据通过TTS方式播报,在非工作时间转接至值班人员手机APP,实现7*24小时的语音服务。

通过实施“1+4+3”系列司法信息化项目建设,天全县法院初步实现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互联网化改造。下一步,天全县法院将持续优化系统,加强实战应用,强化配套制度,推动从技术系统升级到审判质效实绩提升,确保终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