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普法在线|“不还钱”还是“没钱还”?点击了解“执行不能”
发布时间:2024-07-01 08:59:28 点击量: 768
何为“执行不能”?
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权威、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执行不能”的案件。那么,何为“执行不能”?“执行不能”是指一部分案件被执行人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客观上不具备执行条件,即使法院穷尽一切措施也无法执行到位,或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处置后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从而无法实现或无法全部实现申请人债权的情形。
黄某某与马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
案情简介
2023年4月至5月期间,马某某分两次找到黄某某借款共计13500元,因马某某逾期未还,黄某某起诉至法院,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承诺2023年10月起分期归还欠款,且两人在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
后因马某某未按协议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黄某某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天全县法院于2024年1月立案受理,因马某某远在安徽,天全县法院网络查控查询到其名下无财产,又委托当地法院对马某某的存款、车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进行了线下查询,仍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也无法与马某某取得联系。执行法官遂依法对马某某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其纳入失信名单。
2024年6月,执行法官将案件情况告知黄某某,经其同意,本案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方式结案。
典型意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执行案件能否执行到位,关键取决于被执行人有无能力履行。我们要求被执行人依法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同时也希望申请执行人理性认知“执行不能”。本案中,本院穷尽执行措施,查实确无可供执行财产后,经申请人同意,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就是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申请人在全程参与案件执行过程中,逐渐认清案件客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现实,理性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遇到“执行不能”怎么办?
一是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如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可以随时与执行法院取得联系,申请恢复强制执行。二是继续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在终结本次执行后,执行法院会定期查询,如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法院会依职权制动恢复执行。
“执行不能”怎么预防?
一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借钱或者交易前,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偿还能力等。二是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应当充分考虑潜在的交易风险,可以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降低风险。三是用好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诉中及时申请法院保全,可以大大降低“执行不能”风险。四是提高配合执行意识。协助法院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提供财产线索或个人行踪,法院将对其采取强制措施。